这可能是今年最走心的景观示范区|瞰盘
01
大概四个多月前,表妹有幸参与了大兴颐和公馆开盘前的一次重磅会议。
会议很长,信息量很大,其中最让表妹感兴趣的是:
中建三局和兴创将主动承担街角公园的建设,把它作为项目的示范区,命名为“颐和典藏馆”。
后期无偿移交给政府,尽可能多的保留为城市公园,留给业主。
这等于是开发商付出了更高的成本,去建设了本不用建设的、红线外的地方。
即使是市场进化到如此阶段,开发商的做法仍旧是绝对的「少数派」,至少在表妹的印象里,还没有人这么做。
但这还不是吸引表妹对它感兴趣的点。
引起表妹兴趣的,是一份绝密园林设计方案。
这份方案长达:
183页
大唐佛光寺的建筑,园中之园颐和园的园林,约800年的中国文脉两座高峰被写进了方案,最后浓缩进了颐和典藏馆里。
毫不夸张的说,看到方案的那一刻,表妹就确信:
这会是一场穿越千年的美学之旅。
详情可以见:乾隆和大唐赌气,意外成就了颐和公馆
本以为当初看效果图已经够惊艳了,但表妹发现,颐和公馆开发商不讲道理的点在于:
颐和典藏馆5000平的实景展示,做得比效果图都好!
大家可以看这张图。
大气、恢弘,却又灵动、飞扬。
真的是美极了。
观颐亭-颐和典藏馆实拍图
也不是表妹自己这么认为,表妹在颐和典藏馆吹着风闲坐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对年轻夫妻来逛园子,那位很有气质的女士,摸着观颐亭里那面人造玉石屏风说:
“做得真好,这不会拆吧,拆了也太可惜了。”
幸好,她得到的答案是:
未来这些亭、台、楼、榭将来都会尽可能的为业主保留。
02
颐和典藏馆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么好的?
表妹觉得一个大前提是,房企上上下下的条线要全部打通,然后all in所有资源,打磨每一个细节。
比如:要文脉礼序,也要闲适自在。
我举个例子,大家看颐和典藏馆这扇,致敬唐朝,面阔五间王府制式的大门。
标准的庑殿顶,宫灯、跌水、莲瓣形柱础等细节也全都涵盖。
有没有觉得盛世大唐气象感扑面而来,整个建筑仿佛有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力,把东方建筑美学展现的淋漓尽致。
光看照片,你可能不知道是为什么。
看这处庑殿顶。
表妹了解到,是话事人亲自上阵,做了三处细节调整:
1、缩短正脊,比佛光寺东大殿的要短;
2、加大鸱尾,更加立体;
3、放大四条垂脊的弧度和出檐,重檐出挑。
这样一来,颐和典藏馆的门仪,就在唐朝的大气磅礴、古朴恢弘的气质中,增添了一份轻盈的灵动感,有种严密中的自在。
可是大家知道么,看起来简单的三处细节调整,背后需要多少大量、细致的案头工作。
就表妹所知,话事人曾带团队重走梁林路,探访唐代三个、辽金八大木构建筑;还耗时15个小时,拼起过办公室案头佛光寺东大殿的模型……
其实还有一处调整,加大了「斗拱」。
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木结构技术:
它是时间的注脚,处于梁与柱之间,是力传递的中介。
有它在,才能让我们跨越千年时空,见到千年前的建筑,探寻文脉。
也是我们古代建筑颜值的代表。
因为有了斗拱,我们才能挑出飞檐,见到优雅的建筑曲线。
事实上,斗拱还是建筑等级的衡量标志。
根据《营造法式》中记载,八铺作斗拱是最高等级。可惜现存古建中没有。古建中七铺作斗拱也就佛光寺东大殿一份。
颐和典藏馆也是七铺作斗拱,是真的把规制礼仪拉到满格了。
关于如何数明白这个铺作数,表妹努力学习了,涉及到华拱、昂、耍头、衬方头等各种专业部件,真的是:
一学一个不吱声。
最后还是向话事人请教,才搞明白。
也正是因为学习了,才真的感觉“探寻文脉之路漫漫”。
不禁感叹,如果当时命运没有安排梁教授带领考察队伍走上通往佛光寺的崎岖小径,我们可能还没有拨开佛光寺东大殿梁柱上:
“积存几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样的尘土”。
▲林徽因与梁思成
如果没有现在这些有情怀的地产人,重走梁林路,不止研究古建之形,更研究古建之魂,我们可能也见不到今日的「颐和典藏馆」,无形中获得一份「精神图腾」。
等到楼盘建成以后,如果你恰巧住在颐和公馆里面,你大概还有一种获得:
潜移默化的身份构建。
因为你的朋友们大概会有这样一种寒暄:
那个颐和典藏馆就是你家旁边的公园吧。
03
颐和典藏馆门内藏着的是园中之园颐和园里谐趣园的景致。
真正的移天缩地在君怀,表妹觉得它也能翻译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也可以就在你家楼下。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大概分为三点:无时无刻不铺陈你的情绪;经得起多角度回望;创造复杂的「嵌套式」结构
站在门口,就能看到这面产自巴西的,潘多拉发光云石照壁。它没有做成传统的遮挡视线的照壁形式,而是做成了一扇花窗取景框。
遥遥一眼,名家山水画的场景,似乎就觉得有了出处。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因为颐和典藏馆要做的,是一个「无界公园」,他希望你进去,但它不直说,而是用照壁、亭台、跌水、四季树木,勾着你,引着你往里走。
我有的时候,真的觉得设计师对情绪的铺陈,强的可怕。
就比如,你被花窗照壁吸引进门后,想要进入景色中,却要先几步穿行过一段灰空间。
从灰空间出来明暗对比-颐和典藏馆实拍图
灰空间的顶,据说是号称天花板届的天花「藻井」,工艺复杂,造型精美。
穿行灰空间,就好像语法中的欲扬先抑。
看景色前先等一等,让视线暗一点,然后再一下被元宝枫的绿意撞了满眼,深度切换你的回家情绪。
眼前这个400㎡左右的三层跌水景观,盛大的天光树影,与亭亭而立的观颐亭都能倒映其中。
如果是唐朝的高骈,他就会说: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映入池塘。”
但表妹只会说:
这也太妙了,五官都能得到放松和享受。
拴马石放在灌木丛里,是有情趣的仪式感
虽然很直白,但你真的可以相信颐和公馆的「美商」。
04
更妙的是游廊。
经得起无数个角度的回望。
抄手游廊本身就是奢侈品,人行叉手廊顶,石材铺地,金属帷幔,还有细节处的玉石花灯,无不彰显贵气。
微风吹动帷幔,带动红枫时,那种高级的静谧感,该如何形容呢。
或许就是陈克说的:
“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而这样悠长转折的水景回廊,更是奢侈品中的高定,它是「假山与游廊的组合」。
假山、跌水、游廊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了无界的弥漫感,无论在哪个角度看,都是风景。
从外往里看,是跌水与假山的交织对话;从里往外看,临花照水的意境自然展开;而后,表妹还跑到了游廊背后,在坡起处看,游廊又若隐若现的像隐士一般。
坡起处拍游廊-颐和典藏馆实拍图
行至游廊转角处,表妹想到卡尔维诺在《巴黎隐士》里说:
在巴黎你永远有希望找回你以为失去的,找回过去,重归己有。
在巴黎也好,颐和典藏馆也罢,我们能拥有的,大多藏在每天路过的空间轨迹里。
观颐亭侧看游廊-颐和典藏馆实拍图
那种寻回,叫做:
拥有转角遇到爱的感动。
但这种感动,不是平白出现的,它需要设计师去提前设计、布局,规划好它的每一处褶皱。
05
我常常想,诗仙李白身体里是不是住着两个他。
不然他是怎么写出豪迈粗犷的《将进酒》,又能扮演一个哀怨女子写出《长干行》的。
直到我在「观颐亭」里,体验过白天和夜晚,阴天和晴天,我好像突然理解了:
角色的转变,受心境影响,更受场景启发。
原来,好的景致不光经得住多角度,还经得住各个时间段的回望。
不信,大家可以看这张图
天光大亮,观颐亭简直就是光影的艺术家,让人不自觉就沉浸在春花夏蝉中。
后来,我又想了一下,其实冬日也应该有别样的体验。
邀上三五好友,围炉煮茶,体验一下杜耒在《寒夜》里写的:
“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再来看这张图。
漫天的火烧云,让人的心境又转变了,那一刻除了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还有种莫名的感动,又莫名其妙的让我想到《我的阿勒泰》里用哈萨克语说“我喜欢你”,即:
men sene jakse korem
意思是:我清楚地看见你。
我理解是,我看见你需要被看见,需要被妥帖的照顾,所以我不顾一切,把最好的景致送到你眼前。
说到这,你是不是以为观颐亭的景致就这么结束了?
不,还有。
这排天鹅颈的美人靠,一定要坐一坐。
然后回望跌水景观「玉潭映荷」,微风吹过来的时候,一切都熨贴极了。
06
好的景观,还要懂得创造一整套复杂的「嵌套式结构」,分而不隔又浑然一体。
说白了,就是创造无数个洄游动线。
观颐亭作为灰空间,本身拥有完美的「洄游动线」。
你绕道亭后的时候,抬头可见小小飞虹桥,低头可见一簇簇软乎乎,开得正好的紫色林荫鼠尾草。
鼠尾草的花语是,“家庭幸福”;紫色鼠尾草的花语又多了一层“智慧”之意。
这种藏在细节里的小美好,真的很难不爱呀。
但如果你不想去观颐亭呢?
那么行至抄手游廊尽头,你还可以踏入这条由冰裂纹石材铺就的小路上。
冰裂纹石材-颐和典藏馆实拍图
以石材细节的变化,温柔提醒你场景的转换,总之是:
无时无刻不无声的铺陈你的情绪。
往前走,曲曲的飞虹桥很适合驻足,右手边,是由自然古朴的山西黑叠筑而成的假山叠瀑。
“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的景象就跃然眼前。
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
颐和典藏馆要做的,不是简单的静谧感动,也不是单纯的车如流水马如龙,而是:
让赏心悦目的事情,不经意淌过你的眼前。
颐和典藏馆实拍图
简而言之:
不要太静,也不要太闹,要既安静又热闹,那种美得懒洋洋的烟火气。
07
有没有好奇,这样美的颐和典藏馆如何与颐和公馆的业主产生联系?
颐和典藏馆会直接保留一个对项目开启的人行出入口。
未来颐和公馆的业主,可以无界的来颐和典藏馆游园。
因为它真的还有很多可玩、可赏的节点。
颐和典藏馆实拍图
比如这处微地形的塑造,松涛阵阵,看似是随意摆放是原石,却在静静地吸引你留下来,坐下来。
当然,它也很适合孩子在这里奔跑。
因为我坐在这儿的时候,“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画面就已经萦绕在我眼前了。
这种随意,但却无微不至照顾游人情绪的画面在颐和典藏馆内,随处可见,最让人欣喜的是,这样的景致也会被引入颐和公馆的社区内。
命名为「颐和九臻」。
九大景观节点,把颐和园与苏州园林以小见大、移步异景的精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通常,园林做得好的项目,建筑与户型只会更好。
颐和公馆就是一个绝佳样本。
具体表妹就不展开了,大家可以看看一次产品力的横空出世。
不过表妹有听说,颐和公馆的精装还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配,就是为了给业主「无死角」、「全维度」的好,着实让人一把子期待住了。
也让表妹感叹:
颐和公馆是真的站在城市视角,站在时间的维度上为业主考虑。
绝不是一个角落或一层表皮的东方韵味。
而是整个系统的「颐和韵味」。
如果一定要对这个韵味加以解释,就套用话事人在示范区开幕时说:
假设用《百年孤独》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叙事手法,我会对我自己说:很多年以后面对离别,我一定会想起在颐和典藏馆的那个下午,那是我的青春,也是我的精神,或者说是我的什么……
总之,我想它留给我的东西一定是让我在北京最感动的。
我想这样的感概。
当你走进颐和典藏馆内,就一定能感受到。销冠100
责任编辑: 小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