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是服气,还能这样做示范区

来源: 销冠100
细品中建璞园的实景示范区

大概20天前,表姐去了趟位于中央别墅区,中建璞园的实景示范区。

回来跟我感叹:

北京的冬天向来是园林展示短板的季节,但璞园依旧很美。

恰好昨天下了2023年的第一场雪, 微信朋友圈里出片高手兴奋了,晒雪景,赛出状元郎。

不甘寂寞的Rose出手了,还配了半首诗:

窗含燕京千秋雪,

门泊璞园桃花源。

表妹觉得不仅有文采,也有韵律感。普通人只是看到了雪景好看,Rose却透过一扇窗户,看到浓缩久远时间的千秋雪。闲散地依在门口,穿越时空,她联想到了陶渊明笔下的魏晋桃花源雪景。

这么多示范区雪景大赛,Rose镜头里的璞园,当然是状元。
 

璞园园林实景图

在细品过璞园示范区后,表妹有两点感受想分享给大家:

1、砸钱跟用心,两个都有当然最好,但其实大家更愿意看到的是你用不用心。

2、璞园在造园的时候,像绣娘一样细腻,每一处起承转合,每一颗石头的摆放都恰到好处,是真的在示范区造了一个「桃花源」给大家逛。

 

《桃花源记》大家一定不陌生,但要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跃然落在眼前,还能观赏、静坐、把玩可能日常体验就不多了。

很幸运的是,璞园的示范区提供了这个机会。

其实,要造一方桃花源出来,并不容易。

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是,选址标准。

桃花源,是众多人心中的世外桃源,如果你想在市中心的大高板社区里造桃花源,那有点不伦不类,因为钢筋水泥的浓稠度,天然就不具备做桃花源的基因。

所以,造桃花源需要这个项目:

第一必须能具备优渥的自然条件;第二必须低容积率。

璞园恰好是坐落在中央别墅区,周边几十个别墅社区,都在诉说着土地的顶级珍贵。


更何况璞园1.5公里内就流淌着旧河湾、温榆河两条水系资源,真真是对应了“璞玉”两字。

地块本身1.5的容积率,整个社区都是4-8层的低密纯洋房,建筑掩映在社区的园林中,丝毫不会觉得突兀。

就是这么一块儿天赋异禀的土地,成功激活了中建璞园造出一方桃花源的DNA。

 

璞园也确实没辜负这份土地。

示范区造的这方「桃花源」就能窥探到璞园造园的功底,我把它称为「璞园造园记」。

刚进入示范区的范畴,会看到一整面石材景墙,驾车驶入,有轻微的晃动感。

这个入口逻辑,其实是学习了北京的瑰丽酒店。

用小料石的铺设,无声的提醒在车上打盹儿或是看手机的你,即将开启一段美妙的行程。

看似平平无奇,似乎你也没觉察到做了什么设计。

但就是觉得很熨贴,很舒服,能感觉到空间的变化,感受到温度和尺度。

这个逻辑,会一直贯穿整个体验区。

它可以是乔木的疏朗高挑,也可以是溪水潺潺。

下车入园后,抵达的第一处空间叫做「深宅大院」

站在入口看,很有纵深感,但并不能窥探到更多的景致,向内走,会在接近售楼处入口的地方,豁然开朗,左侧视野会见到一处林下空间。

高大的乔木在夏天创造出一片树荫,适合踩踏的小草坪让人不由自主的想亲近,从而激发出人想要「停留」的欲望。

桌椅的摆放,也要能与自然相融。

比如这个长条桌,那必然也是精挑细选的。

温暖的木质底座,让人天然就有亲近的感受,金砖的桌面,横面做了光面处理,光滑到能够倒映出树影。

这样空间的设计,放在社区,其实是想要尽量诱发大家交流的欲望;放在示范区,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完成情绪的转换。

 

穿过售楼处,才刚刚抵达桃花源的入口。

缓坡步道+假山滩涂映入眼帘。璞园及周边是一块平地,怎么把平地变的蜿蜒起伏?

这需要进行「微地形」塑造。

首先你要肯花钱,其次你还是要肯花钱,毕竟平地起坡,就得靠钞能力。

但这里,提钱就俗了。

表妹更想描述的是,「微地形」塑造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景观立体化」

你看眼前的这个滩涂。如果我需要有瀑布水流,那就要用巨石做出假山的堆叠,水才能从高处流下。

如果我需要造出溪水蜿蜒流下之感呢?这就需要在平地上做出一些高低差。

所以左边的步道,缓步向高,底下垫上山石,瀑布溪水从山石中流出,就能感受到水的流动,行走其中,也能感受到从「上游」到「下游」的空间变化。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入口,体验总量已经爆棚了:丘陵、瀑布、溪滩、树林、草坪等一系列的自然景观都加载在眼前。

山川河岳就这么浓缩在了示范区的一角。

就像桃花源记中写的那样「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当我们沿着溪流缓步而上,「灰空间」跃然而出,璞园给它起名字,叫“容膝亭”,暂时容纳你的双膝。

在这里,你的瞳孔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变化。

灰空间的顶,让光线显得稍暗;外面起伏的坡地草坪,光线是亮的,这样绿意就更加肆无忌惮塞满了你的眸子。

这种瞳孔的微妙感受,可以称为「瞳孔快感」

这种快感,就像刚刚闭眼小憩,睁眼的瞬间,视线由暗转明,室外是微微摇曳的花影那种惊喜感。

不得不说,璞园为了在有限空间,增加我们的感受总量真的费劲了心思。

 

绕过容膝亭,继续蜿蜒曲折的前行。

直到视野中出现一个山洞。

像是陶渊明笔下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也像是贝聿铭的名作「美秀美术馆」的那特意拉长的入口通道,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别样风景。

因为只能隐约见到洞口,所以一开始我们是不知道山洞尽头的景致是什么样的。

伴随着右侧山谷的水声,我们走到了洞口,来自太行山的大块黑金荒料石,堆砌出的石洞,古朴自然。

配合山洞中的流水,有种山水氤氲仿佛仙境的画面感。石壁上还会有冷泉叮咚,落在溪水上,泛起微漪,意境感受一下子拉满。

直到光线变亮,视野会瞬间开阔起来,起伏的坡地草坪,示范区几乎全部的景观占了满眼。

这里,视线明暗和视野旷奥的对比,一下子就又完成了一个节奏的转换。心情也似更开阔了一些。

一边是陶渊明的流动空间,一边是设计师笔下园林的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历史与当代在这里形成交汇面,在这里漫游。

为了保持自然的体验,璞园在石材步道间,都是用石材做了榫卯结构的拼接。

这种魔鬼细节,颇有几分理科生的古怪可爱。

为什么要讲这一小处细节?

因为桃花源,就是在一个个细节中协奏出来的,每一处细节才是桃花源的灵魂。

 

向右经过高高低低的栈道,我们走到了视线的尽头。

两面高约4.5m的高墙。

中间是可步行通过的小路,踏入,视野又一次开阔。

眼前是一个磨盘造型,又打磨成荷花花瓣的门海,涌动不停的小水泉,带着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又能在细节处看到颗粒感。

即一个圆形门海也要精雕细琢,要能看到一点点不同和层次,经得起时间的审视。

主体建筑突然出现在眼前,两扇巨大的铜门,玉石的门把手,会在你向前走近的时候,像两侧开启,就像是早已等候并迎接主人的到来。

这种充满期待的仪式感和圣殿感,是前序空间的节奏一点点铺陈出来的。

这个地方,就是社区未来的主入口。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游园路线,完全就是璞园业主未来家里的样子。

它通过红线内退,迅速形成了一个极具高级酒店仪式感的入口空间。

入口大堂内,是一小池灵动的水景,与门外的门海遥遥相对,形成了对景。

穿过入口大堂,眼前的镜面水景就像是突然出现的,池中的树阵,树底的镜水,互为风景,这就是眼前有景。

右侧的抄手游廊,是炭化橡木,利用榫卯结构拼接而成的。

不用抬头就能感受到,犹如雨线的光从木质栅格处泄出来,还可以穿透出去看到泛着微波的水景和摇曳生姿的树阵,使眼前的画面空间意味更强烈,也使园林一直有种朦胧隐约的美感。

游廊中间,设置了数个「亲水吧台」

石凳围成的下沉吧台,手边就是宛如镜面的水景,白天的时候如果运气好,伴随着树影婆娑,能看到黑天鹅在嬉戏;夜晚,月亮从树梢掩映出悄悄升起,悬挂天边时,天上的月亮、池中的月光,池边闲坐的人,就是很亲密的关系。

抄手游廊走到尽头,是「围炉夜宴」

在这一处,园林的游览被推上了高潮。

璞园在这里,做了一处廊下空间。

巨大的一块太行山石,经过反复的切磋琢磨,又保留着原石的质朴被移到了璞园的园区内。

据表妹了解,桌面上可以体验到流殇曲水,竖向则是小小的瀑布水流。

可惜的是,表妹当时去的比较晚,水流被关上了。

但据说,璞园在抄手游廊周边水系特意做了专门的保温处理,社区交付后,冬季也可以欣赏潺潺流水。

脚下踩着的,是以前故宫才有的金砖墁地,这些厚度有20厘米左右的金砖,需要专门的工人铺设,也需要专业的养护,而且时间越久越泛起一种金属质感的光泽。

当你出差回来,在园区内部走过一段迂回蜿蜒的旅程,一段处处有景的旅程,最适合有一片空间坐看云起云舒。

把一段段旅程编织成小小的世界,放在自己的记忆里,卸下一身的疲惫。

 

璞园的桃花源,让空间有种怀旧的表情,静谧、平和以及偶尔拾得的不确定性。

让表妹有种感觉,过去很多楼盘的景观,虽然都在讲立体,讲中式园林,但更像是一张jpg格式的图片,本质仍是二维的平面。

而璞园则是一份su模型,它做好了一切准备,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一堆感受立体的呈现在你眼前。

游园的最后,会发现,我们经历一段完整的洄游动线,最终绕回到售楼处。

在这里坐下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售楼处让更多的落地窗朝向了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的是「万物对话」

这样有着瀑布、滩涂、假山、叠石的风景就成了一幅幅绝美画作。

当你坐下来,室外的美景,室内的烟火气,就这么无界的交融了。美景没有移动,但又分明被搬到了室内,这就是璞园巧妙的「借景」。

也突然能感受到,未来坐在璞园大尺度开窗的家中,会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一个房子的进入方式,是通过园林。

只有读懂园林,才能感受到璞园最美妙瞬间。销冠100

责任编辑: 小表妹

相关资讯
写评论